sub newsletter

美通社陈玉劼:打破语言障碍,让中国企业全球发声

美国《连线》杂志凯文凯利说,“所谓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通社陈玉劼:打破语言障碍,让中国企业全球发声

2017年,美通社母公司Cision纽交所上市,新并购数家媒体情报与企业传播服务类公司。

回顾近几年布局海外的中国品牌,其中有不少都是美通社的客户。刚刚结束的2018底特律车展上,广汽传祺发布了全新系列车型GA4,美通社为广汽量身定制了海外传播计划,并第一时间用几十种语言把新闻发布到欧美。回溯2018年NASA宣布发现引力波,麦当劳更名为金拱门,到ofo小黄车进驻美国华盛顿,也都是通过美通社向全球发声。当大红的拜年春联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当江南风光出现在东京银座的地铁口,当中外文化产生行为艺术般的碰撞,传播的价值,就不再止于广告。

美通社陈玉劼:打破语言障碍,让中国企业全球发声
美通社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陈玉颉

美通社自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无论是国产品牌走向世界,还是国际品牌深耕中国,诸多企业背后,都有美通社。美通社,这家有60多年历史的全球企业新闻通讯公司,以“新闻”为载体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影响力,创造了独特的传播价值。

传播真实,让企业和产品都成为媒体

“心情瓶”给可口可乐赋予了真正的年轻感,谷歌用千变万化的logo造型配合重大节日和事件彰显态度,苹果不需要花钱就有媒体抢着宣传。正如一个美国专栏作家所言,“television is the new television”。旧有载体依然存在,但传播方式已经颠覆,企业甚至产品,也在分担媒体功能。美通社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形象塑造,却通过其服务,客观上促进企业了解自我,从而更准确的把握受众需要。

美通社为企业们提供了怎样的帮助呢?

用好的内容传播产品价值,提升企业的公信力。

美通社推崇做正确的事,表达积极公正的态度,以真实透明的信息获得公信力。美通社亚太区高级副总裁陈玉劼回忆,侨兴环球是美通社在中国的第一个客户,也是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它的成长让美通社看到了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多年来,美通社见证了中国的几次经济周期和创业潮,始终不变的是,遵循新闻传播尊重事实的原则,聚焦于产品本身,客观呈现品牌特质。正是不卑不亢勇于展现真实,让注重产品质量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赢得尊重。

美通社陈玉劼:打破语言障碍,让中国企业全球发声

打破语言障碍,让企业真正发声

必须用当地语言、通过当地主流媒体,企业的信息才能被看到和被看懂。以亚洲国家为例,在日本,90%以上的人说日语,用雅虎多于谷歌;在新加坡,2/3的人讲中文;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印尼语和马来语最有群众基础;在韩国,当地人很少看英文媒体。智能硬件发布,找社交媒体会有惊艳效果,而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发布,选择电视与户外广告最合适。美通社在不同国家增加了很多当地合作伙伴,主攻本地化媒体渠道。基于此,美通社为携程、去哪儿开辟欧美新闻发布渠道,为一些食品企业开拓日韩市场媒体资源,所选择的渠道和策略都不同。而对于海外品牌,沃尔玛、联合利华、IBM等在中国的深入人心,也正体现了美通社在“本地化传播”方面的功力之深。

提供媒体舆情数据,帮助企业及早发现问题

美通社可同时用42种语言将客户信息发送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10年左右起,美通社新增中国网络与社交媒体监测服务,可第一时间为中国企业提供全媒体监测服务,让中国企业能够及时应对问题以避免危机扩大。企业遇到危机时怎么办?陈玉劼表示:“建议说实话。几乎所有的公关危机都源于侥幸心理。假装不知道,假装没犯错,往往酿成大错。”在陈玉劼看来,口水战、造假、夸张、粗暴营销,都是必将被抛弃的宣传方式。

与多样媒介共建传播生态圈

美通社作为一家新闻传播机构,面对的是多样化的传播生态圈。身在其中,不断进步,也参与着建设。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不少公司开始拥有自己的媒介团队,甚至挖了媒体记者做公关。BAT们凭借层出不穷的产品和领先理念,本身即是超级信息源,如今更是纷纷收购媒体,构筑包括品牌传播在内的生态体系。公关公司要失业吗?事实正相反,公关公司的数量和业务量都在增长。因为行业及媒体细分的趋势,信息碎片化和多源化,企业要在原有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百度搜索关键词优化、网站及客户端、微信、微博甚至其他社交媒体账号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这恰是美通社发挥作用的机会。那么美通社本质上也在做传播,岂不是要把公关公司视为劲敌?非也!陈玉劼表示,公关做的是战略与执行,而美通社是做新闻发布及媒体舆情监测。两者是合作关系,奥美、博雅等知名公关公司都是美通社的客户。

服务提升带来的是企业传播意识的成熟:过去企业只对媒体知名度和版面有要求,而今要求媒体的市场覆盖率、新闻稿的阅读数和广告效应,甚至具体到传播后能带来多少新用户新订单。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与资本市场对接,希望到海外开拓市场。这对美通社以及公关公司、电视台、网络等合作者都是挑战,意味着大家要不断提升技术、发现新方法。让陈玉劼感到自豪的是,美通社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并不被看好,但多年努力证明,驻扎到哪里,当地企业客户的美誉度就更高,也更有国际视野。

美通社陈玉劼:打破语言障碍,让中国企业全球发声

新媒体时代,推动传媒价值回归

美国《连线》杂志凯文凯利说,“所谓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在人人手持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媒体功能正在被个体的人分化。“朝阳群众”客串着暗访记者,明星被爆料后只需发一条微博来承认或解释。以往企业开发布会请电视台报纸杂志,而今还要给自媒体人发邀请函。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这种“我即媒体”的局面必将更加澎湃。然而信息爆炸的成本是巨大的:几个小时刷微信得来大量重复、碎片化的垃圾信息。

作为诞生于美国的成熟新闻传播机构,美通社将推动国内新闻环境开放和提高大众筛选信息的能力,视为一种责任。在中国,人们把对真相的渴望寄托在了新媒体。而在国外,传统媒体在90年代就经受了互联网与社交软件的冲击。因为新闻自由度较高,公众能从传统媒体获得大部分有效信息,所以媒体变革主要体现在纸张到网络的媒介转移。相比于国内的新媒体狂欢,国外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关系较为平衡,Facebook上充满即时的、娱乐的信息和个人观点,而《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发布权威的、重大的社会信息。陈玉劼说,“新闻传播的意义,就在于用好的内容传播好的价值。新媒体热过之后,必然会逐渐沉淀出公信力较高的几家承担传统纸媒的责任。” 同时,大众的成熟度反过来影响媒体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理性选择更有价值的信息源而不被标题党牵着走。中国大众的媒体教育,才刚刚开始。

新闻传播的意义,就在于用好的内容传播好的价值。新媒体热过之后,必然会逐渐沉淀出公信力较高的几家承担传统纸媒的责任。

文:和斌斌

原载于《中外管理》杂志

原创文章,作者:ronnie.y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20510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