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清华五道口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非遗商业化研究成果

《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该报告首次从商业化实践角度汇总分析了我国现存的各类非遗商业形态及生存现状,为非遗文化的产业整合和发展提供参考,帮助其在当代重获生机。

北京2019年12月9日 /美通社/ -- 随着我国文娱产业迅速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正待发掘。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该报告首次从商业化实践角度汇总分析了我国现存的各类非遗商业形态及生存现状,为非遗文化的产业整合和发展提供参考,帮助其在当代重获生机。

《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画册
《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画册

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自身商业模式、产品等方面的问题,一直重度依赖于政策扶持和保护,但非遗本身包含巨大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与此同时,政策端正在带来红利,市场窗口刚刚打开,“非遗+”将在产业振兴、精准扶贫、刺激文化消费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基于此,文创金融研究中心首次提出“非遗文创”的概念,结合文化金融研究方向,力图从IP运营、粉丝经济、产业链分析等角度出发,发现传统文化中新的商业机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

《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画册
《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画册

该报告系统性梳理了当下非遗商业形态的十一种类别,包括非遗商品、博物馆非遗、非遗影视、非遗公益、非遗内容传播、非遗设计、非遗教育与传承等,并选取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分析。

该报告指出,在非遗商品方面,针对收藏品市场和大众消费市场,非遗会发展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以“故宫文创”为代表,市场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IP的价值,涌现出大量非遗品牌、博物馆文创等,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层次也更加丰富。而当非遗呈现在影视、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动漫等荧幕上时,面临着生存空间狭小、IP内容挖掘不够、创新力度较弱等困境。当“非遗+公益”碰撞,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社会企业的身影活跃其中,并带领着偏远地区的非遗技艺走出山区,拥抱大众,较快地实现成果转化。在非遗的内容传播方面,微信公众号与短视频、直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经纪人模式的MCN也渗透到手工艺人与非遗传承人的经营中。非遗旅游和非遗小镇正在被地产公司和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资源整合路径实现文化反哺经济。同时,非遗的教育传承、非遗表演、非遗手作体验店也有令人期待的发展空间。

《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画册
《遗返常态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画册

团队经过调研走访,深度参与非遗多维业态的打造,通过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非遗新媒体内容传播、电商全流程运营、线上社群运营、线下非遗活动策划(包括手作体验、影剧观赏、讲解参观等)的立项实践,并与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品牌商和众多内容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交流,发现非遗产业的各类商业模式及发展机遇,形成可以复制的经验总结。该报告旨在为关注非遗及有意在该领域投资的人士提供灵感和借鉴。也欢迎对非遗商业化感兴趣的朋友前来探讨交流。

报告免费获取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道口文创观察】,分享文章并配文“想要图册”到朋友圈保留2小时️把截图发给公众号后台,并留下电话与地址,前50名即可获得报告。

消息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说传播
美通社专注企业传播,为您分享全球范围内市场公关、品牌营销、企业传播领域的最新趋势、动态,介绍相关知识、经验、技巧、案例和工具。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