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全球化要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2017-12-19 09:39 6322
香港大学SPACE学院于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发扬其“前瞻性”与“国际化”精神传承,联合下属学院:香港大学SPACE企业研究院和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香港、上海两地举办“2017: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国际论坛。

香港和上海2017年12月19日电 /美通社/ -- 以往数十年中,全球经济融合仿佛水到渠成的常态,很多人以为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下去。然而近几年来,全球化发展势头过猛,“逆全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回顾历史,以往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冲突与当今世界情形有所类似。香港大学SPACE学院于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发扬其“前瞻性”与“国际化”精神传承,联合下属学院:香港大学SPACE企业研究院简称:港大SEA和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简称:港大ICB于香港、上海两地举办“2017: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国际论坛。香港大学SPACE学院特别邀请国际货币与金融政治学领域专家,哈佛大学 Jeffry Frieden 教授,分析全球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中总结经验,用以观照现实。

两次全球化浪潮的经验教训

近现代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约持续了75年,这一时期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相当繁荣。这一时期也是融合的年代,各国领导人在政治、社会、经验中都达成了一个强大的共识: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系。一战的爆发中断了这个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秩序,各国努力重建但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中总结出两点经验教训:一是全球经济的开放与融合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产物,建立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要求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 只有合作才可能会出现融合,否则经济的融合只能是空谈。二是国际经济融合并非自我规制、自我创造和自我管理,而是取决于主要大国的一些政治方面的势力制衡。拥有国内政治意愿的支持,即得到国内主要党派力量的支持,在困难时期的予以适当的经济措施干预,才能够维护开放的经济秩序。

全球化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过去40年间,全球化比率和幅度越来越大。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在一些中等收入或者贫穷的国家尤为明显,特别是亚洲。全球化将亚洲20亿人带入了现代经济体系之中,其中将近10亿人已达到中等收入,这无疑是历史性的成就。但这也使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不断产生的金融危机、货币战争、贸易战争、政治动乱等,这些是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可以总结出两点:第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正的受益者是亚洲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而非欧美大陆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早在1970年以前就已经较为富裕。第二,全球化兼具正面、负面影响,具有两面性。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全球化要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全球化要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欧美政治现状:全球化政策得不到国内政治意愿的支持

政治的一个核心原则是:任何经济政策都会导致赢家和输家,即使实施的经济政策使得整个国家的情况好转,仍然会产生某些输家。这不仅是指全球化给一个国家带来正负面的影响,也是指全球化给不同的国家带来的影响程度不同,亚洲从中受益良多,美国、欧洲却是不同的情况。

在美国,人们对全球化的观感发生了颠覆。一些重要的政治家如伯尼·桑德斯、唐纳德·特朗普已选择反对全球化、反对经济融合。20世纪90年代,人们普遍支持民主化、经济全球化,认可其积极影响。但21世纪初期,随着经济衰退、军事冲突和其他一些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公众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公众对全球化的怀疑态度愈加严重,他们将经济全球化跟恶化的收入分配、上涨的失业率、日益扩大的竞争压力挂钩,对全球化的态度越来越负面。

美国民众态度转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化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在过去40年中,美国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在加深,其中25%的人与其他人拉开差距。公众对于国际投资、全球化、自由贸易的意见主要是基于收入来看。美国的富裕阶层更偏向自由贸易,但相对贫穷的美国人对自由贸易协议并不那么偏好。二是外包。美国公司使用外包服务在国外进行采购等经济活动。富裕阶层大部分并不支持外包,低收入、低教育程度的美国群众对外包的支持率更是极其低。

美国民众对全球化态度的演变也影响了美国两党政治的走向。目前民主党拥护全球化,共和党则偏向保护主义,跟美国过去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是政治势态上的转变。这些转变是2007年经济危机所致,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社会各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不同阶层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不同,造成美国国内主要的政治经济冲突。

在欧洲,欧盟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英国脱欧。欧洲人对欧盟与自己国家政府的信心存在着难以理解的鸿沟。欧洲社会群体对于欧洲的融合以及欧元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但他们不支持政府,反抗传统的政党和传统国家机构。动荡时期,国内政治会产生一些争议和冲突,其他社会问题与此并存。当这些国家花费相当精力与时间来处理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时,就无暇关心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与欧盟的国际合作、经济融合并未得到美国国内政治意愿的支持,因而推行起来难度大,批评的声音较高。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全球化要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全球化要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全球化未来:赢得国内的支持,是促进全球化合作的关键

全球化将来的趋势会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未来各国可能很难得到国内民众对经济全球化的支持。

了解各国政府意愿是达成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世界大国之间达成合作,才能使得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维持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需要各个政府的进一步努力,而且这也取决于在美国、欧洲地区的居民能否予以支持。

政府所要做的是给予人民足够的关注,让他们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强化国民对政府的支持力度,增加国民对经济全球化支持的意愿,减少他们对世界经济融合的怀疑。只有国内的支持越来越多,政府才会关注和进行合法的国际合作,全球经济才可能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威胁。

回顾全球化历史进程,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是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的正确态度。美国、欧盟反对全球化的呼声高,原因主要在于得不到国内政治意愿的支持。因此,欧美国家首先要得到国内人民的支持,政府才能融入国际合作,继而建立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全球化要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全球化要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消息来源:香港大学SPACE企业研究院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社头条
微信公众号“美通社头条”发布新鲜、有趣、重要的企业与机构新闻,由全球领先的企业新闻专线美通社(PR Newswire)为您呈现。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关键词: 财经/金融 教育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