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USP 食品造假数据库案例数量增加60%

2013-01-25 23:43 8416
USP 科学家们开展的最新信息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与2012年的趋势类似,在该报告中,海产品(鱼虾等)、混浊剂和柠檬汁被纳入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类别中。

--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新增海产品、混浊剂和柠檬汁

马里兰州罗克维尔2013年1月25日电 /美通社/ -- 美国药典委员会(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简称 USP)食品造假数据库中新增了近800项食品造假案例,提供了有关当今的食品供应中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的最新信息。该数据库的第一个版本收录了1980年至2010年公布的1300项食品造假案例。新增案例使该数据库的食品造假案例总数量增加了60%,其中大多数为2011年至2012年在学术期刊和一般媒体上发布的新信息。

由 USP 食品科学家们撰写的初步数据库分析报告于2012年4月5日发表于《Journal of Food Science》。该研究报告指出,牛奶、植物油和调味品是已发布报告中记录的涉及成分造假最多的三种食品。USP 科学家们开展的最新信息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与2012年的趋势类似,在该报告中,海产品(鱼虾等)、混浊剂和柠檬汁被纳入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类别中。

食品造假是一个统称概念,涵盖在食品、食品成分或食品包装中蓄意使用替代品和添加剂或进行篡改或虚报或出于利益做出虚假或误导性的食品声明。根据 USP的定义,更加具体的食品成分造假以及蓄意或出于经济利益的掺假是指销售者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不正当地添加造假成分或去除或取代真材实料。

USP 资深科学联络人兼数据库创建者和主要分析师 Jeffrey Moore 博士表示:“尽管几个世纪以来,食品造假现象一直无处不在,其中不乏很多记录在案的造假案例,但我们认为,我们对食品造假的了解仅仅只是冰山一角。通过收集和分析学者、监管部门和媒体发布的各种公开信息,该数据库让大众更加了解到这一很大程度上未知的领域。最终,我们希望该数据库能够被全球食品生产商、监管部门、科学家和其它人士使用,以帮助提升食品安全,无论是用来提供更加全面的已知和潜在危险的知识、促进更加准确的食品掺假检测方法的研发、刺激消费者和立法者等人的食品安全意识或通过其他方式以增加食品造假的实际操作难度。食品造假是一种不道德的有害行为,对公众健康和企业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USP 是一家非营利性科学组织,其发布的《食品化学法典》(FCC) 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各论,用于验证全球各地使用的食品成分的特性、品质和纯度。《食品化学法典》是USP专家委员会下属食品配料专家委员会(会长为 Andrew Ebert 博士)的一项重要决策。USP 科学人员与来自该专家委员会的科学人员以及其他学者一起合作,共同推动 USP 食品造假数据库的发展。

造假食品与成分

在数据库中新增的学术期刊发布的食品造假信息中,涉及造假最多的食品配料为橄榄油、牛奶、藏红花、蜂蜜和咖啡(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报告中均位列前七),其次是茶、鱼类、混浊剂(通常用在果汁中,以提升视觉效果和新鲜感)和黑胡椒-上述配料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报告中均排在前25名开外。在调查的新媒体和其他报告中,数据库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为牛奶、鱼类、姜黄、辣椒粉和食用油(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报告中均位列前12名),其次是虾、柠檬汁和枫蜜(在1980年至2010年的分析报告中均位列前25名开外)。食品造假案例包括:

牛奶、植物油和调味品:数据库记录了印度的鲜奶掺假事件、在北美发生的用麦芽糊精等填充剂稀释牛奶粉事件,在南美发生的用植物油替代乳脂事件以及中国的食用油造假事件,即用无处不在的廉价地沟油(重新用作食用油的废油)代替食用油和橄榄油。在调味品方面,数据库记录了很多用廉价的调味品或填充剂稀释和代替真正调味品的案例。

海产品:美国的海产品年销售额达到了800亿美元,其中超过80%的鱼类靠进口,因此海产品生意盛行,而造假也成为了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 数据库中收录的海产品造假案例包括将玉梭鱼标成白金枪鱼或鲳鱼出售。玉梭鱼在意大利和日本禁止出售,其他国家针对这一鱼种也发布的贸易和消费通告。玉梭鱼含有大量的蜡酯,可能引发一种被称为 gempylotoxism 的食物中毒。河豚也是数据库中记载的海产品造假案例之一,在美国发生过将河豚标成安康鱼以规避进口和其他限制的事件。美国和全球其他地区都发生过河豚中毒事件。 Moore 称:“海产品的食品安全控制具体到个别品种,因此用一种鱼替换另一种鱼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混浊剂:正如几年前中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当年最严重的食品丑闻一样,混浊剂事件也是2011年最糟糕的食品丑闻。多项数据库记录显示,可塑剂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 (DEHP) 和其他相关邻苯二甲酸冒充混浊剂代替价格更高的棕榈油或果汁、果酱和其他产品中允许添加的食品配料。造假范围之广,涉及315家公司的877种食品,206种产品出口至22个国家;台湾约4000人受影响。DEHP 相关的安全问题包括癌症和影响儿童生殖器正常发育。DEHP 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封条和包装等)中,然而它在食品中的允许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不能超过约1.5 ppm,而在已经发布的食品造假案例中,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 DEHP 用量分别达到了2-34 和 8,700 ppm。混浊剂造假现象已经持续了多年,但它也像其他食品造假一样,如果没有马上出现疾病症状,一般很难被发现。然而,如本文所述,消费者如果长时间食用不能检出的有害掺杂剂依然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USP 正在积极完善补充食品造假数据库。欲向数据库添加内容或搜索免费资源,请访问:www.foodfraud.org。媒体咨询,请访问:mediarelations@usp.org

USP-自1820年开始,致力于促进公众健康

美国药典委员会 (USP) 是一个科学的、非营利性的标准制定机构,致力于通过制定公共标准和相关项目确保药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和效力,从而达到促进公众健康的目的。USP 的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垂询 USP 更多详情,请登录 http://www.usp.org

联系人: Francine Pierson
电话:301/816-8588,电邮: fp@usp.org

消息来源:美国药典委员会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知消
微信公众号“知消”发布全球消费品、零售、时尚、物流行业最新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关键词: 食品饮料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