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女性房颤患者诊断更具挑战,需开展个性化管理

2022-11-29 09:00 5033

亚太专家揭示房颤诊疗和管理的性别差异

新加坡2022年11月29日 /美通社/ -- 强生医疗科技(Johnson & Johnson MedTech)[†]旗下子公司Biosense Webster, Inc.今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题为《房颤对女性的伤害:探讨亚太地区房颤诊疗与管理的性别差异》(Atrial Fibrillation Exacts Toll on Women: Addressing the Gender Disparity in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该报告在亚太心律学会(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简称"APHRS")的支持下,汇集了由澳大利亚、中国和日本等不同地区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探讨女性房颤(AFib) 的特点,并为改善整个亚太地区的疾病管理提供建议。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近4000万人。[1]这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恶化,或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或脑卒中。[2][3]在整个亚太地区,近几十年来,房颤越来越普遍,与其相关的住院率也在攀升。据估计,到2050年,将有4900万男性和2300万女性被诊断为房颤。[4]鉴于亚太地区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女性房颤患者人数预计将急剧增加,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报告的关键见解

  • 所有参与该报告的专家都观察到了房颤在流行病学、诊断和管理方法上的性别相关差异
    • 与男性相比,女性患上房颤时的年纪往往更大,合并症更多,而且会有更严重的非典型症状。女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更高,而且较男性更有可能会植入心脏起搏器。

    • 女性房颤患者的准确诊断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原因主要来自房颤的非典型性症状、缺乏对房颤的认知以及诊断工具的使用便捷性有待提高。

    • 男性比女性接受心率控制治疗的比例更高,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电转复和导管消融术。
  • 71%的专家认为,女性房颤患者的准确诊断与管理更具挑战性
    • 女性往往会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如虚弱而不是心悸,这给准确诊断房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后才能确诊为房颤。

    • 用于房颤增强筛查的数字技术也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女性患者。例如,女性患者使用的护肤品,如乳液等会阻碍电极的正确连接。
  • 43%的专家根据患者性别定制房颤管理方法
    • 报告强调,女性先天病理和生物学带来的差异,如女性患者心房壁较薄,以及体型较小等可能会增加房颤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为这些患者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National Heart Centre)心内科高级顾问、报告参与者之一Kelvin Chua博士表示:"在讨论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女性患者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往往更反感侵入性治疗方案,决策过程更长,并倾向于认为医疗手段不是非常重要的治疗途径。鉴于这类情况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研究,提高我们对性别差异的了解,从而提高女性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副主任、报告参与者之一薛玉梅博士说道:"研究结果显示,据估计,在中国,几乎有五分之三的房颤患者是女性。缺乏对该疾病的认知,以及在房颤诊疗和管理方面的性别差异,加重了不成比例的负担。在亚太地区,中国是房颤性别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努力采取一种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以患者为中心、专科医生模式以及精准的医疗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将有助于改善女性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带来更好的疗效。"

专家们还就以改善女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性别差异的建议,包括:

  • 提高人们对房颤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 促进老年女性对移动医疗技术的使用
  • 建议在主要临床试验中实现公平的性别纳入,以评估与性别相关的差异
  • 提高人们对房颤流行病学、表现和临床过程中性别差异的了解,并推动女性患者个性化的疾病管理策略

强生医疗科技亚太区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Eisuke Yamamoto表示:"加强女性房颤患者的整体治疗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作为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全球领导者,我们致力于通过创新、合作和提高认识,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所有房颤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强生医疗科技各公司包括强生医疗科技领域的外科、骨科、眼科和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部门。
[1] Lippi G、Sanchis-Gomar F、Cervellin G。全球心房纤维性颤动流行病学:日益严重的流行病和公共健康挑战。Int J Stroke. 2021 Feb;16(2):217-221. doi: 10.1177/1747493019897870. Epub 2020 Jan 19. Erratum in: Int J Stroke. 2020 Jan 28;:1747493020905964. PMID: 31955707。
[2] Hugh Calkins、Gerhard Hindricks、Ricardo Cappato等。2017 HRS/EHRA/ECAS/APHRS/SOLAECE关于心房纤维性颤动导管消融和外科消融的专家共识声明。2017年。
[3] Odutayo A、Wong CX、 Hsiao AJ、Hopewell S、Altman DG等。(2016年)心房纤维性颤动以及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死亡风险:系统评价和统合分析。Bmj 354 i4482。
[4] Wong CX、Brown A、Tse HF等。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流行病学:澳大利亚和亚太区观点。Heart Lung Circ。2017;26(9):870-9。

消息来源:Biosense Webster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