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潘鲁生:手艺扶贫的中国经验

作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
中国网
2020-12-08 18:04 4188

编者按:12月5日,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主题为“脱贫攻坚中国经验的全球分享”。潘鲁生在大会发言,向世界分享“手艺扶贫的中国经验”。

北京2020年12月8日 /美通社/ --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11月23日,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涉及22个省区市的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因历史与地理等原因,贵州曾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好,民族文化富有特色,蜡染、苗绣、银饰、编织、陶瓷、漆艺、剪刻绘印等手艺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依托丰富的民族手艺资源,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将民间手艺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打开脱贫致富之路。手艺扶贫的贵州经验也是中国脱贫攻坚经验的一个缩影。

一.落实扶贫政策:“精准+扶智+扶志”是中国手艺扶贫的政策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明确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国家各层级、各部门相继出台完善“1+N”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其中,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成为诸多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的重要选择。就此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手艺扶贫的专项规划,如2013年,贵州省启动“锦绣计划”并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2017年,四川省组织开展“百名工艺美术大师三年扶贫行动”。各地扶持建设的扶贫作坊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中国五年间累计建设扶贫车间32688个,吸纳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43.7万人,带动406万贫困人口增收。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砖雕扶贫作坊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砖雕扶贫作坊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刺绣扶贫作坊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刺绣扶贫作坊

 

二.转化民间资源:文化生态+自然生态+资源转化,是中国手艺扶贫的基本路径

在中国,乡村是精神的故土,几千年农耕文明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乡村是美丽的家园,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是生产的基地,是生活的田园。乡村也是民间文化创新创造的宝库,民歌民谣、传统工艺、民间舞蹈等富有创造力的“匠人文化艺术样式在乡村。其中,传统工艺与设计相融合,推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将进一步塑造中国原创、中国品牌、中国风尚,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传播。

衣尚中国:民族服饰设计师与手艺人共同演绎民族服饰风尚
衣尚中国:民族服饰设计师与手艺人共同演绎民族服饰风尚

 

设计师与手艺人联合开展的青海刺绣手艺设计工作营
设计师与手艺人联合开展的青海刺绣手艺设计工作营

三.传承民间手艺:手艺赋权+全民传承+文化消费,是中国手艺扶贫的体系建构

经济穷不等于文化贫,乡村贫困地区的传统工艺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加强手艺赋权可提升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通过构建国民手艺传承教育体系,推动手艺进校园、进社区,营造浓厚的社会传习氛围,将进一步激发民众主体参与感,让民众自觉成为手艺传承者、创造者和消费者。与此同时,文化消费正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国内大循环新引擎,手艺消费成为提升国民生活品质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手艺扶贫提供发展空间。

青海同仁热贡画院免费培训贫困牧民唐卡绘画技艺
青海同仁热贡画院免费培训贫困牧民唐卡绘画技艺

 

黔东南蜡染旅游纪念品
黔东南蜡染旅游纪念品

四.推进公平贸易:公平贸易+知识产权+互联网,是中国手艺扶贫的平台保障

公平贸易强调交易的透明度、公平的价格、来源渠道的可追溯以及原创人的公平待遇。在扶贫对象和消费市场之间搭建公平贸易桥梁,减少中间环节,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手艺人建立特定的销售网络,保护艺人权益和作品原创,提高手艺收入,是维护可持续生计有效的扶贫之路。当前,互联网打破空间边界,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新平台加速城乡之间手艺资源交流转换,手艺从业人员走向年轻化、专业化,文化赋能发展空间广阔。

公平贸易平台组织手艺研学旅行项目
公平贸易平台组织手艺研学旅行项目

 

电商平台唯品会推出“唯爱工坊”手艺扶贫公益项目
电商平台唯品会推出“唯爱工坊”手艺扶贫公益项目

五.实现集体脱贫:带头人+合作社+专业村,是中国手艺扶贫的产业基础

乡村手艺特色文化产业具备独特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传播优势,为应对农村发展贫困、人口老龄化、产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农民工回流等问题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体到集体,从家庭作坊到产业集群,在传承人、乡村能人、返乡精英的带动下,形成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发展模式。手艺合作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手艺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其独立面对市场的弱势地位。培育一村一案、一乡一业的手艺特色文化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辐射,手艺专业村带动贫困地区集体脱贫致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

 

陕西宝鸡凤翔六营彩绘泥塑村
陕西宝鸡凤翔六营彩绘泥塑村

当前,手艺不仅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点,发展手艺文化产业更是防止返贫的重要选择。中国手艺扶贫突出民生主体,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产业带动、村民受益”的经验模式。以手艺助力脱贫致富,也是为乡村带来幸福的生活方式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范式。从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双向交流互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探索还在继续。

消息来源:中国网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社头条
微信公众号“美通社头条”发布新鲜、有趣、重要的企业与机构新闻,由全球领先的企业新闻专线美通社(PR Newswire)为您呈现。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