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var content_array=["

关于<\/u><\/b>套细胞淋巴瘤<\/u><\/b><\/p> \n

套细胞淋巴瘤 (MCL) 是一种少见的 B 细胞恶性肿瘤亚型,临床上通常具有侵袭性,预后较差5<\/sup>。亚洲 MCL 的流行病学记录不详,很少有已发表的数据集描述发病率和预后5<\/sup>。 MCL 占淋巴瘤病例总数的 2% 至 6%,各国之间存在差异5<\/sup>。患者通常在 60 岁左右确诊,且确诊时通常已处于疾病的晚期(III 期或 IV 期)5<\/sup>。<\/p> \n

关于 <\/u><\/b>ACE-LY-004 <\/u><\/b>研究<\/u><\/b><\/p> \n

ACE-LY-004 研究是一项评估阿可替尼在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 MCL 成人患者中的疗效的开放标签的全球多中心 II 期单臂临床研究。该研究入组了复发或对 1-5 种既往治疗无效,既往未接触过 BTK\/BCL-2 抑制剂,且不需要华法林\/维生素 K 拮抗剂,患有 MCL 和 ECOG 评分 ≤2 的成人患者,评估了总缓解率(研究者评估的部分反应或根据卢加诺分类更好)、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安全性。在该研究中,患者每天两次口服阿可替尼 100mg,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毒性。该研究同时通过下一代测序 (5x10-6) 在具有可用配对样本的患者中分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样本和外周血中的微小残留病灶7<\/sup>。<\/p> \n

关于针对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中国患者的<\/u><\/b> I\/II 期研究<\/u><\/b><\/p> \n

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阿可替尼在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 MCL 和其他晚期 B 细胞恶性肿瘤的中国成人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有效性。在 I 期研究中,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 B 细胞恶性肿瘤的患者口服单剂阿可替尼 100mg,然后进行为期 2 天的清除期,随后以每天口服两次阿可替尼 100mg 治疗,以 28 天为周期,直至疾病进展 (PD) 或出于任何其他原因停止治疗 (TD)。在 II 期研究中,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 MCL 和 ECOG 评分≤2 的患者每天两次口服阿可替尼 100mg,以 28 天为周期,直至 PD 或 TD。 主要疗效终点是通过盲法独立中央审查(BICR)评估的 NHL 卢加诺分类的 ORR。次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 ORR、BICR 和研究者评估的缓解时间、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不良事件4<\/sup>。<\/p> \n

关于阿可替尼<\/u><\/b><\/p> \n

阿可替尼是新一代BTK选择性抑制剂,通过与BTK共价结合抑制其活性8<\/sup>。在B细胞中,BTK信号导致B细胞增殖、转运、趋化和粘附所需的途径激活。<\/p> \n

阿可替尼已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SLL),在欧盟和全球许多其他国家获批用于治疗 CLL,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 CLL 和 SLL。<\/p> \n

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阿可替尼还被批准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 MCL 患者。在美国, MCL 适应症基于其总缓解率,在加速批准下获得上市许可。对该适应症的常规批准取决于确证性研究中对临床获益的验证和描述。阿可替尼目前尚未在欧洲或日本获批用于治疗 MCL。<\/p> \n

作为广泛临床开发项目的一部分,阿斯利康和 Acerta 制药公司目前正在20多个公司申办的临床研究中评估阿可替尼治疗多种 B 细胞血液肿瘤,包括CLL、MCL、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p> \n

关于阿斯利康在血液病领域的研究<\/u><\/b><\/p> \n

阿斯利康正在推动科学界重新定义血液疾病的治疗。通过收购 Alexion 公司,我们扩大了对血液病患者的承诺,不仅在肿瘤领域,而且在罕见病领域,我们能触及那些存在高度未被满足需求的患者。基于我们对血液肿瘤的深刻理解,借助我们在实体瘤方面的优势,并利用Alexion公司在补体科学方面的开创性技术能为罕见病提供变革性药物,我们正在追求持续不断地开发出直接针对疾病潜在驱动因素的新型疗法。<\/p> \n

血液疾病患者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较大,我们关注这个群体,为他们提供创新药物和疗法来改善预后。通过来自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生的洞察,我们的目标是改变患有恶性、罕见和其他相关血液疾病患者的生活,以产生最有意义的影响。<\/p> \n

关于阿斯利康在肿瘤领域的研究<\/u><\/b><\/p> \n

阿斯利康正引领着肿瘤领域的一场革命,致力提供多元化的肿瘤治疗方案,以科学探索肿瘤领域的复杂性,发现、研发并向患者提供改变生命的药物。阿斯利康的肿瘤业务专注于最具挑战性的肿瘤疾病,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阿斯利康已经建立了领先全行业的多元化产品组合和渠道,持续推动医疗实践变革,改变患者体验。<\/p> \n

阿斯利康以期重新定义肿瘤治疗,并在未来攻克癌症。<\/p> \n

关于阿斯利康<\/u><\/b><\/p> \n

阿斯利康是一家科学至上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及营销处方类药品,重点关注肿瘤、罕见病、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呼吸和免疫等疾病领域。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阿斯利康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数百万患者。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strazeneca.com<\/a>。<\/p> \n

关于阿斯利康中国<\/u><\/b><\/p> \n

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阿斯利康坚持科学至上,注重创新,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实现"开拓创新,造福病患,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医疗合作伙伴"这一宏伟愿景。阿斯利康的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并分别在北京、广州、无锡、杭州、成都建立区域总部。公司在江苏无锡和泰州投资建有生产基地,并在无锡建立了中国物流中心。在中国,阿斯利康的业务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患者需求最迫切的治疗领域,包括呼吸、心血管、代谢、肿瘤、消化、肾脏及罕见病。2017年,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在无锡落地,旨在探索创新的健康物联网诊疗一体化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同年,阿斯利康与国投创新合资成立迪哲(江苏)医药有限公司,以加快本土新药研发步伐。2019年,阿斯利康宣布与无锡合作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汇聚全球智慧,造福中国患者。2020年,阿斯利康宣布支持"互联网医院"项目。2021年,阿斯利康正式升级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并与中金资本联合发起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p> \n

声明<\/i><\/p> \n

部分研究中的药品用法尚未在中国获批适应症,阿斯利康不推荐任何未被批准的药品使用。<\/i><\/p> \n

参考文献<\/b><\/p> \n

1.  Wang M, et al. Blood (2020) 136 (Supplement 1): 38–39.<\/p> \n

2.   Michael Wang, MD et al. Blood<\/i> (2020) 136 (Supplement 1): 38–39.<\/p> \n

3.  Wang M, et al. Acalabrutini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ACE-LY-004): a single-arm, multicentre, phase 2 trial. The Lancet. <\/i>2017; 391,10121(659-667)<\/p> \n

4.  Zhu J, et al.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calabruti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and Other B-Cell Malignancies: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Phase 1\/2 Trial. Blood. <\/i>2022; 140 (6496-6497)<\/p> \n

5.  Yoon DH, et al. Treatme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in Asia<\/span>: a consensus paper from the Asian Lymphoma Study Group.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i>2020; 13(21)<\/p> \n

6.  Dreyling M, et al. Leuk Lymphoma. 2018 Aug;59(8):1814-1828<\/p> \n

7.  Wang M, et al. Acalabru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Final Results From a Phase 2 Study. Abstract #146 at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Malignant Lymphoma.<\/p> \n

8.  Wu J, Zhang M, Liu D. Acalabrutinib (ACP-196): a selective second-generation BTK inhibitor. J Hematol Oncol<\/i>. 2016;9(21)<\/p>"]; $("#dvExtra").html(content_arra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