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品牌故事就该这么讲

brand-story的要點2

这个年代,因为大家开始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管是老的家族小企业,或者是上市公司,都开始玩起一个新概念,所谓的观光工厂,同时包装自己的品牌,给予这个可能传承至上一代的事业一个新的外衣,也把过去发生过的一些事迹,转化成一个美丽有内涵有文化的品牌故事,同时提升现场感受体验,而其中有不少佼佼者,更因此而人气兴旺,财源滚滚…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那就是重新包装、重新定位之后,到底我们要讲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只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同,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因素在里头,因而勾起民众想要拥有的意愿,转换成一笔笔的交易…

如何把品牌故事讲得简单明了易于传播,已经成为企业想转型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缺乏这个,就如同穿着一件挂有品牌标签外衣的土豪,就如同一座虚有其表的博物馆…

一堆包装相似、大小一致且口味大同小异的凤梨酥摆在你的面前,为什么你会选择其中某一个品牌,更何况他还是比较贵的那一个,为什么?如果把所有凤梨酥的包装袋都拆掉,你有办法做出一样的选择吗?我认为90%以上的人做不到,包含我这个从小吃凤梨酥长大的,当然品牌有很多生产过程中用料以及工序的坚持是我们看不到的,而这就需要转化成一个个的故事,讲给消费者听,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如果其背后没有好的故事支撑,我相信该品牌也做不到…

再者,这个年代,资讯爆炸、商品供过于求,其实人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品牌”,差别在于说你这个品牌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喜好,有多少人愿意为之传播…

有感染力的品牌都是通过故事和体验来创造的

我认为一个好的品牌故事,起码要有三个步骤才可能算得上成功:

  1.  根据公司实际的发展、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创作出一个概念清晰、简短易懂、又具备生命力与可信度的故事,
  2.  用令人信服且生动却不夸张的方式来持续不断地讲同一个故事,
  3.  企业的身体力行与长期的承诺,同时让消费者切身体验并感受得到故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就好像自我介绍一样,如何很快速地讲出一段让人可以马上记住你的叙述过程,这就是品牌故事,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经历,很丰富的人生过程,企业也是一样,但重点是如何突出我们是做什么的、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们代表着什么意涵、将来会有什么愿景等,这就是故事的蓝本,我们需要不断去提炼、精简出容易理解、富有情感因素、简约清晰、诚实不夸大、能够有效传播的品牌故事,很简单的检验方法就是,你自己是不是完全认同,是不是乐于讲述,又你的员工是不是感同身受,愿意不断地讲给更多的消费者听,变成一个日常的行为模式,因为员工就是第一线的客户群,他们才是最优先的体验者…

能够做到这一步,对整个企业的向心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整体的营运效率也会更高,也自然成为所谓的企业文化,这更进一步加深了品牌故事的说服力…

紧接着,就是让这个品牌故事在讲出去的时候,更有说服力以及传播性,关键就在于这个品牌故事是否具备生命力,有没有情感在里头,可以用实际的案例来当作传递出去的讯息,比如像前述的凤梨酥,就可以提到亲自到凤梨田里面去找寻最好的食材,外皮经过几道人工的工序,需要多少时间来烘焙等,传达的是一种如同当年我们读到“粒粒皆辛苦”的感受,又或者像M&Ms巧克力,他们讲述到越南契作可可豆,改善了当地农夫的生活现状,也同时传播出全程品质高标准管控的严谨度,如果可以还能够用科学方式来表达,比如说提升了多少百分比,成本比别人多多少…

切记,这是需要一个不断讲述的过程,消费者是健忘的,但他们同时又在一些小地方很精明,比如说当你描述的事情前后不一致的时候,所以务必要保持一致性且不间段的讲述同一个品牌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点来讲,但主轴最好只有一个,多个点都是来支持这个主轴,这样消费者才会不断的被提醒,最终牢牢记住,变成茶余饭后的话题…

最后则是实际的感受体验,讲故事的企业越来越多了,先不说讲得好不好,消费者也会听腻,因为听得到不代表这是真的,唯有实际摸得到感受得到的体验,才会真正地留下好的印记,这就是当今很多的观光工厂所扮演的角色,而其实很多的实体店都可以具备这样的功能,化身为所谓的体验馆,这当然也需要一套标准的流程,比如说体验手工香皂,那总得有一道标准的工序,否则雾里看花,消费者进来了,虽然做到他的生意,但也就做这个一次,而且他也不会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或者虽然分享了,却是负面的意见,那就不太妙了…

还是要提醒一点,

no pain no gain…

品牌故事的创造到传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网络可以加快那么一点速度,但务必记得,不要揠苗助长,能够讲出好的品牌故事代表背后有很多的坚持,而这些坚持往往是需要时间来沈淀与累积的,就如同所谓的古法工序一样,急不得,此外,消费者需要引导,因此整体营销方案以及营销执行也不可少,否则就只能孤芳自赏了…

来源:三十而慄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8337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