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纸”的生死论,不如说是“纸”的危机论

摘要:新媒体不是与传统媒体纯粹意义上对立的两个阵营,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

139284801023-400x250

关于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死亡论”已探讨得铺天盖地,笔者在跳出那艘所谓的“下沉的大船”后,偶尔也会在倾诉离殇后幸庆自己能拿到新船票。但笔者认为,针对传统媒体的现状,一味地秉持“生死论”过于武断和草率,精确地将死期推算至某年某月某日更是有些无厘头。

笔者认为,危机论应该是最适合的。持此论调者更多地是冀于解决问题,而非恫吓与搅局,说白了,毕竟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包括新媒体。

发生了什么?以两会报道来看“新瓶如何装旧酒”

在问题展开之前,笔者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新媒体不是与传统媒体纯粹意义上对立的两个阵营,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

比如今年,新浪微博牵手央视为网友搭建两会议政平台,通过#我有问题问总理#、#小丫跑两会#、#两会微海采#等话题,聚集网友两会建言。传统媒体的CCTV选择报道载体、传播形态方面的突破,“用新瓶装旧酒”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事,“两会”的话题中心从来都是深化改革,而面对如此宏大主题,传统媒体在报纸与电视台等旧而单调的平台上大多只是呈现代表、委员们的上层声音,那么来自基层的呢?

通过浅社交、广传播、强互动性的微博能更好地由下而上地传递声音。当有媒体扳着手指计算会场代表委员的掌声次数之时,那么,你猜什么才是民众们最关注的?新浪微博3月4日的统计表明,“移动金融”成为网民们在“我有问题问总理”话题的主流。3月6日的“小丫跑两会”微话题,“养老”则占据了大头。

“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死离别,而是你在北上广,我在辽吉黑;你在城市购房买车,我在街道派出所开暂住证。”这样油菜花的调侃段子,想必也只能在微博网民中才可以聆听得到。

相对于传统的传播介质“纸”或者“电视台”,笔者认为倚靠新浪微博等新媒体,通过信息发散性流动形成非常强大的舆论场,媒体可以从海量的留言中抽取到趋向性、有价值或者是传统媒体上无法传播到的信息。这样的过程类似于“文字版”的大数据——“提纯”、钻取并随后或抽出规律,或处理成有用信息。

这些,是仅仅靠几张纸和几块屏幕均无法接收与承载的信息量。

 

发现了什么?新市场运作空间和盈利的逻辑

传统媒体如今面临的危机,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很多,其中新传播形态的冲击显而易见,从受众的视角上看,已有这么几个市场假设前提发生了变化,这或许助长了新传播形态的冲击力,并倒逼着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市场运作空间和盈利必须有新的生存逻辑,必须要去融进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中:

第一,从慢读模式进化至快读模式。信息匮乏的年代,每条新闻都似甘泉,给人精神食粮需要细细品读,而当信息大爆炸之时,读者面对一大堆选择时只能草率消化些表层的信息便投入到下一条信息的浏览中。快读模式的本质是依靠无穷尽的链接,追求新闻的“阅后即焚”。

第二,从被动接受收传播到人人都是传播者。微博是个不错的媒体平台,进一步将所谓媒体的“互动”拉的更近,在这样一个注重互动的双向平台,每个人都担起了记者的角色,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首先爆出习大大去庆丰吃包子的,便是网民的微博。

第三,从注重“信息来源”到注重“在哪里最方便读到”。对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而言,用户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全都被利用起来,只需要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便可以时时接收140字微博新闻的滚动报道。这也打破了传统媒体倔强与傲气的操作模式——选题需要时间,SO不需要更新;事实审查和审稿需要时间,SO不需要更快。传统媒体在权威性的稳定曾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也因此削弱了内容传播的时效性。

 

要怎么发展?数字化转型还是转场

任何一种商业形态从来不是稳固的,媒介形态的发展也要经历不断的颠覆历程——就像报纸打败广播、电视击败报纸后又被互联网战胜、如今互联网在自媒体的发达下又不断式微。不过好在如今的媒介生态,不是单一的谁战败谁的问题,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相互融合、多元化发展阶段。就像新浪微博,如今很少能看到没入驻该平台的传统媒体了。

“报纸也许会死,但不是死于新媒体的冲击。”京城报人王跃春认为“新闻的死亡”才是最令人担忧的。笔者也秉持类似的观点,传统媒体至少还存在深度与解释权方面的优势,报纸的危机不是新闻的危机而只是“纸”的危机,传统媒体最大的危机是来自新的传播形态的冲击。

新的技术革命从来不是传统媒体的杀手,掘墓人,相反,它们会给传统媒体装上了翅膀。如果,传统媒体愿意并可以将翅膀装上的话,或许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究竟,是需要数字化转型还是数字化转场? 整个微博、弄个APP,把报纸的内容搬上去,就认为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这只能算是数字化转场。在笔者看来,转型一定是受众需求、内容理念、组织结构、生产和发行体系等基因的重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或局部的创新。

来源:钛媒体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8057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