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百度难题:贴吧删帖的顽疾

中国最热门的互联网搜索企业还是改不掉自身的老毛病。

百度二季度利润大增70%的消息,引来了欢呼声一片,但有些事情却不那么令人雀跃。比如其内部员工因删帖被抓的事儿。

8月5日,有媒体报道,百度公司社区搜索部、公共事务部、知识搜索产品市场部的4名员工涉嫌与外部人员勾结,对外部人员所提的删帖请求,私下进行了违规的有偿操作。其中3名员工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依法刑事拘留,另一名员工预谋勾结贴吧管理员收费删帖时,被公司发现而未遂。8月6日,百度已解除4名涉嫌收费删帖员工的劳动合同。

这已不是百度第一次有关道德层面的负面消息了。2011年8月,央视曝光了百度有关虚假广告营销的黑幕,将百度直接推至舆论谴责的漩涡中心。当年11月,中国手机游戏开发商联盟起诉百度侵犯版权并索赔人民币3000多万元。

当然,类似的问题不止百度一家。事实上,在网上早就流传一张关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删帖的报价单。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副院长杨明刚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一些员工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权力寻租的现象。这并不仅仅是百度一家独有,只要是平台,都有可能出现。”

但请注意,以搜索为主营业务的百度,一旦丧失公信力,那时会沦落成什么?

百度难题:贴吧删帖的顽疾
百度难题

为什么是贴吧

百度贴吧是百度旗下的独立品牌,据称创意来自于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这是一个结合搜索引擎建立的在线交流平台,网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创建贴吧,召集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网友展开交流。自2003年12月3日上线以来发展迅速。

然而,百度在贴吧内容和管理上的混乱逐渐开始暴露,甚至有评论认为百度之所以纵容贴吧里不良信息横行和恶意攻击的行为,是因为要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百度方面曾对此公开回应:贴吧具有开放性、虚拟性、海量性等特点,贴吧均由网民创建,百度仅为网站贴吧经营者,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帖子事先审查公布,只能依靠当事人的事后提示,进行事后查删。

贴吧很快成为了重灾区。2011年5月,某记者因贴吧被传嫖娼要求删帖,被百度拒绝后闹得妻离子散;7月,内蒙古某中学要求百度删除贴吧中的辱骂帖和谣言帖,遭到拒绝;10月,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向百度发出公函,要求删掉“馆陶吧”、“闫宁吧”里大量的广告帖、恶意攻击帖和诽谤帖,遭到百度的拒绝,后申请安排专人担任吧主和原来的吧主一起进行管理,也被拒绝。

根据百度方面的说法,删帖流程并不复杂且同时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符合法律、贴吧协议规定的投诉请求,员工收到投诉后将及时进行核查处理。

但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百度员工对本刊称:“员工有偿删帖的行为在百度一直存在。”几名百度贴吧的吧主向本刊表示:“贴吧的吧主完全由贴吧中的活跃用户担任,并非百度的正式聘用人员。而这几名吧主也表示都接到过公关公司愿意付费删帖的要求”。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百度,像新浪、搜狐、阿里巴巴、天涯社区等都存在类似现象。在任意搜索引擎上,都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与职业删帖相关的信息。

据记者向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编辑了解,如果需要撤销新闻稿件,必须要原创纸媒通过传真撤稿函并盖上媒体公章,经审核后才可删除。此说法也得到了几个其他网站的编辑人员以及纸媒宣传部的证实。

杨明刚则表示百度在监管方面的确存在问题。他说:“目前,百度的管理确实比较松散。近年来,随着百度的内容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搜索到现在的贴吧、文库、知道等里面很多内容实际上百度是无法监管的。它只能交给社会化运营,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百度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必须对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内部也要做一些反思。对于用户来说,内容来自百度,即可认为内容是百度审核过的,是可以信任的,百度就要为此承担责任。”

监管缺失

事实上,有偿删帖由来已久。

此前,网络删帖闹出动静最大的,是三鹿公司的“三聚氰胺事件”。当时三鹿想通过危机公关的手段来消除不良影响,把不利于其公司形象的信息从网上删掉,报价据说是300万元。后来,事件在网上被人曝光,删帖尚未开展就遭遇“腰斩”。

目前有偿删帖还处于灰色地带,要想偷偷删帖必须拉拢网站的内部员工下水。这实际上损害了网站的利益。

近两年删帖地下灰色交易日益猖獗,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公司的管理还有缺陷,另一方面法律对删帖这一领域的监管也几近空白,如不严厉打击,必然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在互联网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某些基层员工手握大量资源,拥有过大裁量权导致权限倒置。这一方面体现了互联网开放的特点,但也容易从内部滋生出成长的制度性问题,从而导致商誉危机。这些互联网员工手上掌握着足以影响企业或个人命运的信息资源,员工私下将公司稀缺性资源或权力公然市场化,形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赵占领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和阿里B2B欺诈、淘宝小二受贿类似,百度相关员工的行为主要违反了刑法第163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在他看来,之所以出现有偿删帖,主要还是有市场需求。赵占领也提醒一些利益受到损害的公司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维权:一种方式是按照网站设定的渠道进行投诉,如果网站没有帮助删除就可以追究网站的责任;另一种是可以直接按照法律去寻找直接责任人。

杨明刚认为百度有些无辜。他说:“在商战中利用网络传播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攻击是很普遍的,以百度和新浪为代表的平台只是一个放大的传播渠道。这样的恶意攻击,企业必须先由国家的法律去管理,最近一年多互联网的开放程度和言论尺度已经超过了一定的范围。百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负责对谣言的辨别,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在这种层面上百度也是无辜的。”

对于百度此次主动清理门户,杨明刚表示:“无论百度是否受到了来自企业或者是政府的压力,但我们暂时可以认为百度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一个有自我约束力的正面典型。”百度方面也是在事件后高调回应,指出“对卷入收费删帖的吧主,百度发现一例,打击一例”。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删帖事件屡禁不止,也暴露了百度运营上的问题。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搜索企业,需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公信力不能作为商品。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3173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