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数字化转型不会立刻产生回报 印刷媒体还将发展50年

传统纸媒行业消亡的声音早在10多年前就已弥漫。的确,报纸行业的广告收入整体仍在下滑,但数字广告收入却在上涨。皮尤研究中心的《2015年媒体现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年中,报纸广告收入保持了一贯的轨迹。印刷广告收入下降(5%),数字广告收入虽然增长(3%),却无法弥补印刷广告收入的下降幅度。”印刷广告收入的下滑,印刷生产和销售环节成本的上涨,让不少勇敢的出版商机构把自己的未来压在了数字出版上。

众多报纸转场新媒体

2009年3月,已有146岁的赫斯特集团的《西雅图邮讯报》宣布停印。在公布这条消息的时候,赫斯特集团首席执行官小弗兰克·本耐克指出:“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把seattlepi.com打造成为该地区领先的新闻和信息门户。”《纽约时报》有报道指出,这一变动的结果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从165人减少到20人。

几年前,美国著名报人E.W.斯克里普斯关闭了《辛辛那提邮报》和《肯塔基邮报》,同时建立了KYPost.com网站,后来被纳入WCPO.com。此后,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纷纷效仿。

2012年,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传媒公司MLive传媒集团旗下的MLive.com的访问量达到每月270万,该公司开始对团队、印刷业务和分销业务进行重组,家庭配送缩减,网站焕然一新。包括《商业评论》和《西密歇根州》在内的一些印刷出版物,如今已经完全数字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刷品的消散。从MLive.com网站衍生出的报纸仍然在印刷发行,但其内容都是在网站和移动APP的范围之外。

到2013年,MLive传媒集团表示在线用户每月超过了400万。它用数字为先的形式,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营销合作伙伴”,能够帮助广告主识别机会和目标受众,建立创意,并帮助品牌传递信息,信息量远远高于新闻纸的覆盖面。

同样在2013年,始于1734年的英国《劳氏日报》停印。今天,报纸内容出现在网站、电子邮件和移动APP中,每年的订阅费用为每人3250美元。

学校出版物印率下降

除了上述知名大报,一些大城市的报纸也在探索数字转型。

去年,富兰克林与马歇尔学院的《学院记者》杂志停止印刷,电子版本和电子邮件信息取而代之。在此之前,佛罗里达农工大学宣布停止印刷学生报纸。同样在去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每日观察》的印刷频率下降。

位于美国费城的圣约瑟夫大学新闻学助理教授丹·雷默德,在指导学生报纸《鹰》的过程中指出:“学生和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何时转向数字化,转型程度如何?”完全数字化的学生报纸几乎没有,但持“数字优先”或者“数字友好”理念的人却越来越多。

很显然,来自知名高校的知名报纸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列。他们有能力、有经费进行尝试。“数字第一”的学生出版物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

就像小社区的报纸面对更广阔的新闻市场,小型高校的出版物不得不面对资金和工作人员有限的情形一样。例如,对于《鹰》来说,它的社交媒体团队每学期只有一到两名学生组成。

但在这个数字化实验和试错的时代,有一些观念需要更正。比如,有些人纯粹把印刷品当做古老或者过时的物品,认为大学生都有更时尚、更快捷的数字满足感。雷默德表示,印刷品在校园里还是很时尚的,在高校记者中仍然广泛存在着一个理念,就是印刷品在某种程度上更值得信赖,比其数字替代品更受到推崇。

今年早些时候,雷默德在高校出版机构的编辑中间做了一次关于新闻编辑室的调查。他想了解在数字化冲击下,这些新闻编辑室发生了哪些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小型社区学院报纸还是常春藤高校报纸,新闻编辑室仍然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学习如何制作报纸,了解生产过程,对于媒体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印刷媒体还将发展50年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风险需要细致计算,而且不会立刻产生回报。《新闻周刊》在2012年突然停印,但2014年又恢复了印刷。《芬兰商业日报》早在2007年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据报道,这样一来虽然该报成本下降了50%,但同时它的读者数量也下降了22%,收入下降超过75%。

博雷利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戈登·博雷利认为,报纸过早抛弃印刷业务是错误的,他预测印刷行业还将发展50年。但同时,他也承认数字信息是未来的趋势。“科幻小说是对未来的一个主要预测,我在《星际迷航》中没有发现任何人在看报纸,但我知道印刷品在未来3~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都还将健在,人们还会阅读。”

博雷利预测,致力于印刷品的媒体公司将会发现,印刷版不仅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还是一个需要持续培育和提升的独立业务体系。他还预言,印刷品将依然是媒体公司现金流的来源,它在新闻机构数字转型过程中依然能够起到维持机构运转的作用。

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袁舒婕

 

原创文章,作者:Stel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7808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