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var content_array=["

备注<\/u><\/b><\/p> \n

希克奖入围艺术家<\/u><\/p> \n

胡晓媛<\/b><\/p> \n

1977年生于哈尔滨,2002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她的创作涵盖装置、录像、雕塑和绘画,往往以具体经验来探讨时间、空间、意识和存在等抽象议题。2007年,她成为首位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中国女艺术家,亦曾参与2012年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年展与2014年台北双年展等。她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包括巴黎东京宫、斯德哥尔摩Bonniers Konsthall、Graz美术馆、加州纽波特比奇Orange County美术馆、鹿特丹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录像局、北京公社、北京佩斯画廊。她的作品亦被M+、上海外滩美术馆、Hammer美术馆、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及其他机构纳入馆藏。<\/p> \n

梁硕<\/b><\/p> \n

梁硕生于1976年,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2至2007年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2005至2006年参加海牙皇家艺术学院艺术家驻留计划,2009年起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梁硕以集合多种物料和现成物的手法,构建出被他称为“渣”的美学体系:粗野、注重建造和解构的过程、着眼于日常物件。梁硕藉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元素,在其独特的创作体系中游走,切换于不同层面的文化意识之间。梁硕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大型美术馆展出,包括北京中国美术馆、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新加坡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藩市Yerba Buena艺术中心,以及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他近期的个人展览为2017年于德国巴登巴登国立美术馆举办的《空无意外出入山》。<\/p> \n

林一林<\/b><\/p> \n

1964年生于广州,现于纽约居住和工作。1990年,他于广州参与创立“大尾象工作组”。他参与的展览包括“移动中的城市”(1997)、约翰尼斯堡双年展(1997)、台北双年展(1998)、光州双年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2003、2015)、卡塞尔文献展(2007)、里昂双年展(2009)、瑞士雕塑展(2014)和哈瓦那双年展(2015)。他的作品曾在伯恩艺术博物馆、古根汉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PS1当代艺术中心、亚洲协会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Hayward美术馆、M+和MAXXI美术馆展出。 林一林的概念作品结合雕塑、装置、摄影、行动与行为展演,以及录像,将社会建筑与日常生活融汇一体。<\/p> \n

沈莘<\/b><\/p> \n

沈莘在明尼阿波利斯和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他从事影片、录像装置与行为展演等创作,藉此探索情感、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如何在个体与群体间流通,并建构其技巧和剖析其影响。沈莘的影片作品聚焦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政治叙事,旨在促使人们以反身性思考来解构占支配地位的权力结构。他近期的个展包括:“使饱和”(上海没顶画廊,2019)、“居住的方法”(上海chi K11美术馆,2018)、“切片装置”(曼彻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2018)、“半说半唱”(伦敦蛇形美术馆,2017)、“在家”(武汉剩余空间,2016)。他近期参与的群展包括:“新冶金者”(杜塞尔多夫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2018)、“破坏之歌”(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年展,2018) 及“例外状态”(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7)等。沈莘于2017年获颁“BALTIC艺术家奖”,现为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学院的驻留艺术家。<\/p> \n

陶辉<\/b><\/p> \n

陶辉生于四川云阳,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于北京工作与生活。他将民俗文化与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到绘画、录像与平面设计作品,并以传统中国文化的技术工序和元素,质疑全球化、虚拟关系与霸权思维。他曾于2008年获颁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档案特殊奖”、 2015年获三亚艺术季的“华宇青年奖”,2015年又获Sesc巴西录影艺术节的大奖。他的个展包括:“节奏与知觉”(香港马凌画廊,2019)、“陶辉”(雅典饲养员画廊,2018)、“一点儿不多余”(OCAT西安馆,2017)、“新倾向:陶辉”(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5)和“一个人物与七段素材”(上海艾可画廊,2015)。他作品曾在曼谷艺术双年展(2018)、“你对我知之甚少”(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2018)、广州影像三年展( 2017)、上海双年展(2016)和“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巴黎路易威登艺术基金会美术馆,2016)展出。<\/p> \n

杨嘉辉<\/b><\/p> \n

跨领域艺术家杨嘉辉是作曲家出身,201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音乐博士(作曲)学位。由于曾受正统音乐训练,他在艺术实践中结合实验音乐、声音研究与场域特定展演的元素。他以声音作为思考工具,剖析日常生活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政治议题。他曾在杜塞尔多夫美术馆、曼彻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M+和广岛市现代美术馆等举办个展。他的作品曾于多个群展中展出,包括古根汉美术馆、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和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之电台广播项目等。他曾获多个奖项,包括2015年的“宝马艺术之旅奖”和2018年的香港艺术中心“艺术荣誉奖”。2017年,他代表香港于威尼斯双年展举办个展。 <\/p> \n

编辑垂注<\/u><\/b> <\/u><\/b><\/p> \n

关于<\/b>M+<\/b><\/p> \n

M+是崭新的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正在兴建,建成后其规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现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矢志于跻身世界顶尖文化机构之列。我们冀以香港中西荟萃的历史特色为基础,从身处的斯时此地出发,为二十一世纪亚洲创立一座别树一帜的新型博物馆。<\/p> \n

关于西九文化区<\/b><\/p> \n

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愿景是为香港在滨临维多利亚港、占地40 公顷的填海土地上,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带。文化区内设有制作及举办世界级展览、表演节目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各类剧场、演出空间和博物馆;并有占地23 公顷的公共空间,包括长达两公里的海滨长廊。<\/p> \n

图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91202\/2657713-1-d?lang=1<\/a>
图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91202\/2657713-1-a?lang=1<\/a>
图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91202\/2657713-1-e?lang=1<\/a>
图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91202\/2657713-1-f?lang=1<\/a>
图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91202\/2657713-1-b?lang=1<\/a>
图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91202\/2657713-1-c?lang=1<\/a><\/p>"]; $("#dvExtra").html(content_array[0]);})();